
勞動節的國際和中國起源
勞(lao)動(dong)節(jie)是勞(lao)動(dong)者(zhe)爭取(qu)(qu)自(zi)身合法權(quan)益的日(ri)(ri)子,是在(zai)(zai)每年的公歷五月(yue)一(yi)日(ri)(ri),在(zai)(zai)這一(yi)天(tian)很(hen)多(duo)國家都有規定在(zai)(zai)這一(yi)天(tian)為(wei)休息(xi)日(ri)(ri)。勞(lao)動(dong)節(jie)這一(yi)天(tian)是勞(lao)動(dong)者(zhe)的維權(quan)日(ri)(ri),很(hen)多(duo)地方都有舉行游行爭取(qu)(qu)勞(lao)動(dong)者(zhe)權(quan)益。那么,勞(lao)動(dong)節(jie)的由來(lai)有哪些?
國際上起源(yuan)
五一(yi)國際勞動節源于美國芝加哥城的工(gong)人大(da)罷工(gong)。
1886年5月1日芝加(jia)哥(ge)的(de)216816名工(gong)人(ren)為(wei)爭取(qu)實(shi)行八小(xiao)時工(gong)作制而(er)舉行大罷工(gong)經過艱苦的(de)流血(xue)斗爭終(zhong)于(yu)獲(huo)得了勝利。為(wei)紀(ji)念這次(ci)偉大的(de)工(gong)人(ren)運動1889年7月在恩(en)格斯組織召開(kai)的(de)第二國際成(cheng)立大會上宣布(bu)將(jiang)每年的(de)五月一日定為(wei)國際勞動節。
這一決定立(li)即得到世(shi)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。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(ji)率先走向(xiang)街頭,舉行(xing)盛大的shiwei游行(xing)與集會,爭取合(he)法權益。
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、游行以示慶祝并公眾放假。
中國起源
中國(guo)人(ren)民慶祝勞(lao)動(dong)節的(de)活動(dong)可(ke)追(zhui)溯至1918年。
這一年一些(xie)革命的知識分子在(zai)上海、蘇州(zhou)、杭州(zhou)、漢(han)口等地(di)向群眾散發介紹(shao)“五一”的傳(chuan)單。
1920年(nian)5月1日《新青年(nian)》7卷(juan)6號“勞(lao)動(dong)節紀念(nian)號”出版。發表蔡元培“勞(lao)工神圣”的題(ti)詞、孫中山(shan)“天下為公”的題(ti)詞和李大釗的《“五(wu)一(yi)”運動(dong)史(shi)》、陳獨秀的《上海厚生紗(sha)廠湖南(nan)女(nv)工問(wen)題(ti)》等文章(zhang)。同時(shi),還登載了《旅法華工工會簡章(zhang)》及唐山(shan)、山(shan)西、長江(jiang)等地的勞(lao)動(dong)狀(zhuang)況調查。北(bei)京、上海、廣州(zhou)、九(jiu)江(jiang)、唐山(shan)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(qun)眾(zhong)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、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(you)行、集會。
新中(zhong)國(guo)成立(li)后(hou),中(zhong)央人民政府(fu)于(yu)1949年12月間5月1日(ri)定(ding)(ding)為定(ding)(ding)為法(fa)定(ding)(ding)的勞動(dong)節。
紀念意義:國際(ji)勞動(dong)(dong)節的意義在于勞動(dong)(dong)者通過斗爭,用頑強、英(ying)勇不屈的奮(fen)斗精神,爭取到(dao)了自己(ji)的合法權(quan)益(yi),是(shi)人類文(wen)明民主的歷史(shi)性(xing)進步,這才是(shi)五一勞動(dong)(dong)節的精髓所在。